治貧先治愚,扶貧先扶教。近年來,柞水始終把教育作爲重點民生工程、重點督辦事項、重點考核內容來推進,充分發揮教育在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性、先導性作用,真正把教育作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,爲實現教育扶貧落地生根,開花結果。下面就教育扶貧工作,談談我淺顯的認識。
一、教育扶貧現狀
近年來,柞水緊緊圍繞脫貧攻堅“八個一批”教育脫貧具體要求,出台了《柞水縣教育精准脫貧實施意见(2017-2020年)》《柞水縣教育扶貧工作方案》《柞水縣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資助整合工作意見》,组建了教育脫貧专项工作队伍,建立貧困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缺口台賬、貧困生資料數據庫、貧困家庭勞動力數據庫,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采取“一對一”方式幫扶貧困學生,減少因學返貧現象發生,實現了农村贫困家庭學生资助全覆盖,貧困學生不僅在物質方面得到幫扶,在精神、學業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幫助。
(一)學生資助全面落實。多渠道籌措貧困生資助資金,整合7個部門力量,圍繞國家普惠性資助政策和國家濟困助學政策,全覆蓋落實困難幼兒補助、義務教育困難寄宿生補助,高中階段困難學生資助和貧困大學生資助等工作,累計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4832人6147.87萬元,僅2015年秋至2017年春兩年,發放各類助學資金達2183.715萬元,資助貧困學生17825人次。
(二)營養改善大力推進。縣財政拿出481萬元對47所學校食堂進行升級改造,定期對負責營養改善計劃的財務人員、食堂從業人員、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,制定了食堂供餐實施方案,明確了供餐時間表和路線圖,按照時間節點逐月督查,確保農村在校學生吃的安全、吃的放心,營養改善計劃覆蓋全縣76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,惠及在校學生11148人,全縣營養改善計劃覆蓋率達100%,學生供餐率達96%。
(三)職教扶貧逐步實施。按照“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接受職業教育”的原則,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教育培訓,2017年,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27期1861人次、雨露工程培訓4期213人次、就業創業培訓2期125人次、其他培訓1期43人次,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、创的芰Γ鰪娏嗣撠毤彝ブ赂辉煅δ堋
(四)控辍保學紮實有效。關注每一位學生成長,加強學籍管理,防止學生辍學、流失。印發了《柞水縣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學工作實施方案》,建立了鎮長、村長、組長、校長、家長、師長“六長”責任制和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學工作考核问责机制,持續加大動員勸返工作力度,全力確保在今秋開學全部返校就讀,目前,全縣義務教育階段辍學學生已全部返校就讀。
(五)結對幫扶積極推行。推行師生“一對一結對”幫扶舉措,目前全縣教師與4651名建档立卡貧困學生建立了結對帮扶关系,關注、鼓勵和幫助貧困生,讓貧困學生在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时候,使其人格也得到正常發展。
二、存在的困難及問題
(一)家長陪讀加深家庭貧困。柞水地處秦嶺腹地,開門見山,再加上“撤点并校”實施后,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學,爲了不让子女受“奔波之苦”,家長只好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,這無疑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,造成了勞動力的浪費,对贫困家庭脫貧致富形成了障礙。
(二)隨遷子女進城後上學難。隨著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移民搬遷工程的落實,隨遷子女進城上學人數驟增,導致城區基礎教育資源供不應求,“校舍不足”“大班額”等問題應運而生,隨之而來的城鎮上學難問題將日益凸顯。
(三)偏遠山區師資力量薄弱。現行教師編制標准沒有充分考慮到學校安全管理、寄宿制管理、女教師婚育、二胎政策、單人單校、教師老齡化、城區教師招考等因素,導致教師缺員严重。同時,边远學校教師生活补助政策實施时间较短,职称设岗少,教師晋职难,教師交流轮岗實施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优质師源流失加快。
(四)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。受多種因素影響,留守學生、學困生、貧困生出現自卑、孤寂內向,甚至厭學心理。同時,政府、慈善機構及愛心人士層面在關愛這些學生時,多數只注重對他們進行物質資助,而忽略了情感交流,導致一部分受過捐助的學生缺乏感恩和上進心。
(五)貧困代際傳遞現象嚴重。貧困家庭學生從小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有限,再加上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,對孩子的培養教育能力和意識不足,多數孩子完成義務教育就選擇了辍學,這種現象惡性循環、周而複始,加大了家庭貧困代際傳遞。
三、對策及建議
(一)改善城鄉學校基礎設施。一是加強初小、教學點標准化、現代化建設,改善办學条件,爲边远貧困地區學生提供优质入學条件。二是在保障現有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基礎上,針對城鎮化建設、移民搬遷過程中大量農民進城的現實情況,逐步擴大城鎮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規模,確保貧困隨遷子女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。
(二)优化农村學校教師队伍。一蕪娖學设置教師招聘岗位,与新聘教師簽訂定向就業合同,鼓勵他們到貧困地區任教,爲貧困地區學校输送新鲜血液,保障學生全面發展。二是对现有教師进行摸底,对业务能力不強的教師进行培训,同时扩大教師轮岗比例,增加城区骨干教師到貧困地區轮岗交流人数,促进教育均衡發展。三是进一步提高貧困地區教師生活补贴覆盖面,把职称评定向貧困地區一线教師倾斜,确保优秀師源穩固。
(三)加強貧困學生心理教育。一是在物質資助的基礎上,多开展一些精神激励、情感交流和日常关怀活动,通过研學旅行活动,组织城区學生与农村貧困學生进行生活、學习互换式体验,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發展动力。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學生,學校要积极推行師生“一对一結對帮扶”措施,及时解决他们在學习中的问题和困难。三是加強“家校合作”,攜起手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,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。
(四)打造職教技能培訓平台。一是繼續加大投入,改善职业教育办學条件,加強宣傳力度,鼓勵貧困家庭學生學习一技之长,爲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。二是加快建設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建設,選配“双師型教師”,形成“多个龙头注水、一个池子蓄水、一个口子放水”的教育培训格局。三是整合借鑒省市優質培訓資源,開展差異化勞動技能培訓,打造一批“月嫂縣”、“建築工縣”、“園藝工縣”品牌。四是統籌全縣就业市场,加強“培訓—就業”精准對接,讓受訓人員結業就能就業。